

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共同探討新文科學術研究轉型,更好地發揮學術期刊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中的作用。5月8日,由社科處、《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編輯部承辦的“新文科建設與學術期刊創新發展研討會”在我校召開,全國政協常委、全國高校文科學報研究會副理事長、山東省高校學報研究會理事長、《文史哲》主編王學典教授,《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主編魏建教授、《東岳論叢》主編王波研究員、《山東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主編李宗剛教授、《法學論壇》主編吳巖教授、《政法論叢》主編孫培福教授、《理論學刊》主編譚建教授、《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主編崔桂田教授、《周易研究》編輯部主任李尚信教授、《經濟與管理評論》主編曲順蘭教授、《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編輯部副主任劉呈慶教授、《山東社會科學》副主編陸曉芳應邀出席研討會。濟南大學校長張士強出席會議并致辭,社科處、各文科學院、學報(社科版)編輯部等部門負責人以及作者代表參加了會議。研討會由濟南大學副校長李光紅主持。
張士強校長對各位嘉賓蒞臨濟南大學指導表示熱烈歡迎,對各位期刊主編長期以來對濟南大學社科工作和對學報(社科版)入選CSSCI來源期刊的發展歷程中給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謝。張士強校長指出,新文科建設的宗旨是培育新時代的社會科學家,構建哲學社會科學中國學派。高校學術期刊在推動高校教學科研和繁榮科學文化事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文科建設離不開學術期刊的引領與支撐。新文科建設如何推動人文社科學術期刊的創新發展,是擺在我們每一位社科工作者面前的重要命題。
李光紅副校長對各位主編為我校學報(社會科學版)提升辦刊質量建言獻策,為推進學報邁上新臺階,為學校學科建設貢獻智慧表達了謝意。她指出,新文科建設與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范式的創新需要學術期刊的支撐,新文科的建設發展需要發揮高校自身優勢,通過學科交叉、文理交融推動知識體系創新,新文科建設也必將會創新文科人才培養模式,提升文科人才培養質量。
全國政協常委、全國高校文科學報研究會副理事長、《文史哲》主編王學典強調,我們要從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精神中理解新文科建設的內涵,著力構建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新文科建設需要解決好三大矛盾:一是學科建設與學科轉型的矛盾。要從“分科治學“走向”科際融合“,當代中國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需要向本土化轉型;二是現實”材料“過剩與思想貧困的矛盾。面對中國經驗、中國方案,要提煉出中國化的概念表達中國理論,用中國話語表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邏輯與內蘊;三是國家民族的重大需求與大學、科研機構越來越”象牙塔化“的矛盾。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在理論創新的過程中,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勇于“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積極為黨和人民述學立論、咨政獻策。
《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武衛華主編介紹了學報近年來轉型改版與創新發展的情況,重點介紹了學報在全國率先開設“本土化與中國學術轉型“專欄的經驗,先后刊發各學科學術大家的本土化研究文章100余篇,被《新華文摘》轉載10余篇,在學術界產生了較大影響。
與會諸位期刊主編、專家學者對我校的人文社科工作、學報(社會科學版)的辦刊質量、辦刊特色給予了充分肯定與高度評價,對學報(社會科學版)入選CSSCI來源期刊表示熱烈祝賀。各位主編從各自期刊的辦刊經驗、特色欄目、選題定位等方面,對學術期刊如何推動新文科建設發表了獨到見解。
此次研討會重溫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共同探討了新文科建設與學科發展轉型之際,應如何發揮學術期刊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中的作用,如何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等話題。同時,與會專家學者在新文科建設的意義、建設方略以及學術期刊未來的創新發展方面達成了共識。
撰稿:付強 攝像:劉偉 攝影:蔡高偉 編輯:張偉 編審:賈海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