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5月14日下午,學校黨史學習教育大學生思政講師團首場宣講活動在第一學術報告廳舉行。省委黨史學習教育第十七巡回指導組組長、臨沂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總工會主席劉淑秀,巡回指導組副組長、山東財經大學正處級組織員齊浚,巡回指導組成員馬鍇、初文杰、王勇、蘇睿、周慧,學校黨委書記徐景顏,校長張士強,黨委副書記王玉華、張碩秋,黨委常委、黨委宣傳部、馬克思主義學部部長賈海寧出席活動;相關職能部門負責同志,各學院(平臺)黨委書記、黨委副書記,輔導員和學生代表參加活動。

活動前,省委黨史學習教育指導組在校領導的陪同下一同觀看了“家訪十年在路上”輔導員家訪活動展,指導組專家對學校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關注兩個比例、實現兩個更多”學生工作理念,持續13年組織開展有高度、有溫度、有深度的輔導員家訪活動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認可。



宣講現場,徐景顏書記為大學生思政講師團授旗,張士強校長、王玉華副書記、張碩秋副書記為大學生思政講師團成員代表頒發聘書。講師團以“賡續紅色基因汲取奮進力量”為主題,圍繞輝煌歷程、偉大成就、革命傳統、榜樣故事四個方面,深入挖掘校史、校訓、校歌、校友中的紅色基因、紅色元素、紅色精神,把家風家訓傳承、個人成長經歷、學科專業特點、青年責任擔當與黨史學習教育有機融合,堅持以“小切口”呈現“大主題”、以“小故事”展現“大背景”、以“小人物”體現“大精神”,通過新時代青年人的生活視角和講述方式,重溫波瀾壯闊的百年黨史,引導廣大師生深刻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深刻認識我們黨先進的政治屬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純潔的政治品質,做到不忘歷史、不忘初心。
土木建筑學院王立明以《砥礪新征程,用青春吹響奮進的號角》為題,從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成長進步念茲在茲出發,呼吁新時代大學生應當立足百年大黨新起點,置身百年未有大變局,接力百年奮斗新征程,砥礪前行,用青春吹響奮進的號角;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王巖以《跨越時空對話 筑夢青春理想》為題,回顧學校建校70余年崢嶸發展歷程和輝煌辦學成就,以校史中的紅色基因傳承和校友們接續創新和奮進為主線,追尋濟南大學發展的歷史足跡,探尋一代又一代“濟大人”鐫刻在時光里的紅色記憶;文化和旅游學院李鋆洋以《讓紅色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為題,講述自己的曾姥爺張冠增跨越戰爭年代與和平時期“一把手術刀,一顆醫者心”的革命故事,以紅色家風涵養初心使命,號召用好黨百年歷史的“活教材”,堅定“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和決心,讓革命薪火代代相傳。政法學院齊志良以《最美生涯在軍旅,志存高遠勵青春》為題,回望自己兩年軍旅生涯最美的歲月和參加國慶70周年大閱兵的無尚榮光,以及退伍復學584天里活躍在新生軍訓帶訓、征兵宣傳動員一線“退伍不褪色”的軍人底色,以其堅定無悔的選擇,成就了自己的“大成長”,鼓勵更多的青年大學生懷揣從軍報國的理想信念,攜筆從戎,把愛國之心化為報國之行,在軍營這個大熔爐里淬煉成鋼。音樂學院穆元煒以《歌聲中的黨史百年》為題,通過《國際歌》《沂蒙山小調》《唱支山歌給黨聽》《在希望的田野上》《不忘初心》《驕傲的青年》等紅色歌曲,與泉城合唱團共同演繹這些耳熟能詳的經典旋律,再現歌曲創作背后一代代音樂工作者鐫刻歷史記憶、承載時代精神的氣概與情懷,以音樂回望黨史,用歌聲銘記初心。活動最后,全體師生起立同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大學生思政講師團是學校拓展黨史學習教育形式的工作實踐,也是學校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的有效舉措。大學生思政講師團由校級宣講團和院級宣講團兩個層面組成,遴選政治素質過硬、專業知識扎實、綜合能力突出的學生黨員、學生骨干共207人,每人配備1名輔導員擔任指導教師,通過個人備課、小組磨課、集體說課、視頻錄課、線下講課,以青年大學生唱主角的形式面向廣大青年學生開展宣講、訪談、座談等活動,積極構建“輔導員講給輔導員聽,輔導員講給學生聽,學生講給學生聽”的學習教育圈層,實現思政課教學模式從滿堂灌的“單聲道”到互動式的“雙聲道”轉變和黨史學習教育學生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宣講”的轉變,引導青年學生真聽、真學、真懂、真信,讓人人在發聲中學黨史、講黨史、懂黨史、用黨史,實現“一點紅帶動一片紅”。
下一步,校級宣講團將在全校范圍內開展集中巡回宣講活動,院級宣講團以學院(平臺)為單位,面向班級、黨團支部、入黨積極分子培訓、預備黨員轉正培訓、青馬工程培訓班等進行“線下+線上”全覆蓋宣講,做到黨史學習教育進課堂、進班級、進支部、進公寓、進講堂、進網絡。
撰稿:徐巖、魏愛鳳 攝像:劉偉 攝影/編輯:張偉 編審:賈海寧